新闻动态
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科普活动—引领少年儿童探索植物世界奥秘
2025 年 8 月 24 日,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 "从花草到饲草:植物世界的奇妙探索" 主题科普活动。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欣然研究员和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重益研究员等20余人组织策划并实施此次活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70余名师生参加。
活动分为 A、B 两组进行。在育种加速器展区,孩子们看到了苜蓿、燕麦、高粱、羊草这些常见饲草的 “秘密基地”。通过播放小动画,直观展示了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同时李雅慧博士为小朋友们介绍了苜蓿、羊草、燕麦不同种子和植株样本,把基因组选择技术比作精准挑选种子的 “放大镜”,告诉孩子们育种加速器就像开了倍速,能让好品种更快 “毕业上岗”,帮助人类饲养更多健康的牛羊。
在香山育种基地,孩子们在田丽宏副研究员的带领下实地观察苜蓿、高粱、水稻等作物的生长环境与形态特征。通过近距离接触农作物,孩子们直观理解了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深化了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认知。
在丁香楼报告厅,孩子们在邓蕊等研究生的带领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丛枝菌根真菌侵染苜蓿根部的微观结构,了解到这种古老的共生关系如何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增强抗逆性。随后分组进行的淀粉染色实验中,孩子们亲手操作实验器材,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植物科学的魅力。
此次科普活动中,马晓辉助理研究员和黄修正博士生还沿途为孩子们介绍了古莲、牡丹、芍药、玉簪、雪松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价值。科研人员用生动易懂的语言传授专业知识,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植物的初步认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本次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参观路线与互动环节,将植物多样性认知、现代农业育种技术创新、微观生物学现象探究等专业科学内容,转化为适合低龄儿童理解的科普实践,搭建起国家级科研资源与青少年科学启蒙之间的桥梁。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科研场景中直观感受科学魅力,既帮助他们建立对植物科学的基础认知,更有效激发了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早期培育注入动力。
作为致力于饲草科学研究的国家级平台,饲草高效设计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此次活动,切实履行了科研机构的科普社会责任。这种将前沿科研成果与大众科普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推动了植物科学和草业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播,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探索的种子,为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实验室将持续开展此类精准化、沉浸式科普活动,进一步发挥科研平台优势,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新时代科学后备力量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