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郭自峰组揭示大麦VRS基因调控侧生小穗发育的分子途径2025-09-13研究人员鉴定出 213 个 VRS1 蛋白直接调控的下游基因,这些基因涉及能量代谢、激素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等关键生物学途径,发现VRS1 可直接结合花发育 D 类基因 HvMADS13并抑制其表达,是其调控二棱大麦侧生小穗败育的重要分子机制。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对 VRS 基因功能的理解,也为大麦棱型改良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
饲草全重科研团队破解颗石藻超大光系统I-捕光天线复合物高效利用光能的分子机制2025-09-12王文达研究员和田利金研究员团队合作的研究,首次破解了来自赫氏(Emiliania huxleyi)颗石藻的光系统I-岩藻黄素叶绿素a/c结合蛋白(PSI-FCPI)超级复合物三维结构和高效光能利用机制,这一研究首次在原子层面揭示了颗石藻通过扩展和优化其光系统结构来适应海洋光环境的独特策略,是光合生物适应进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
刘玲莉组发现菌根网络和共生固氮协同促进植物间的氮素传输2025-09-08刘玲莉组通过整合稳定氮同位素标记试验,发现菌根网络和共生固氮共同促进了植物间的氮素传输。
-
杨元合组揭示多年冻土区土壤氮库对长期增温的响应机制2025-09-02杨元合组依托在青藏高原建立的长期增温控制实验平台,结合同位素示踪、室内培养实验、DNDC模型和数据整合分析等多种手段,揭示了多年冻土区土壤氮库对增温的响应规律及其驱动机制。
-
刘晓娟研究员等在全球尺度揭示树木生长-昆虫啃食的关系及调控机制2025-08-25这项研究不仅证实了树木生长与昆虫啃食程度之间存在全球性的正相关关系,还揭示了功能性状在这一关系中的关键调节作用。这些发现对于理解植物与植食者之间的复杂互作机制及其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未来的森林恢复除考虑树种丰富度外,还应结合目标树种的生长特性及功能性状,科学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以提升生态系统功能。